|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创新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时间:2023-02-07 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已是世界前二的制造大国,具有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但现在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已由产品竞争、企业竞争上升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提升产业链创新力不仅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这些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应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前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产业链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已得到很大改善,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引领产业链发生变革的重要力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产品的创新程度不仅取决于产品所在行业,还取决于中间投入品所在行业。产业链创新力综合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中间投入品所在行业的创新程度,体现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过程中。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够促进产业链各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促使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动能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此外,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基于数字技术扩散和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溢出效应,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数字平台与工厂之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创新投入并提高其创新效率,产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利润亦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加。 由于不同产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不同,对数字技术的获取和应用存在明细差异,产生的创新效应也不尽相同。研究发现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数字经济对其创新投入和利润创造的影响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找准产业链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最大程度地利用数字技术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放大、叠加与倍增作用。 1、加快产业数字化和企业数字产业化转型,为产业创新夯实基础。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我们要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强基础、补短板,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精准攻关、重点突破。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应坚持全局视野,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有效促进大数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2、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的落地环节。 一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战略引领、财政支持以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稳定性。 二是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考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以及产业发展基金,对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进行专项补贴和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的标准研制,积极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标准。 四是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交流合作,形成大型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3、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做好创新激励机制。 知识产权可为创新提供产权界定,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要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产业链相关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从强化制度约束来确立知识产权以保护政策导向,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赔偿制度。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区块链、大数据、在线监测等技术提升精准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效率。并加大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立知识产权保险和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企业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企业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高效最优决策,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